“奔驰维权”话题持续登上这几天的热搜,网友议论纷纷,最后,这件事以和解的形式告终了!
据澎湃新闻报道,双方和解协议的主要内容对应了女车主此前提出的8条诉求。主要内容包括:
1、更换同款的奔驰新车,但依旧是以贷款的方式购买;
2、对该车主此前支付的1万余元“金融服务费”全额退款;
3、奔驰方面主动提出,邀请该车主参观奔驰位于德国的工厂和流水线等,了解相关流程。
4、赠送该车主十年“一对一”的VIP服务;
5、为女车主补办生日(农历),费用由对方全额支付。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王健 摄
不少网友觉得遗憾,称:读书人!注定是“赌输人”!
叮当认为,毕竟女车主也还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生活,能坚持到现在已经称得上是英雄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家都已经被这位女士清晰的逻辑、犀利的口才所折服,她为大家上了漂亮的一课!
关于维权剩下的事情,接下来就靠我们自己了。
这件事,也让叮当意识到:无论是为了凝聚人心,还是维护自身权益,教育孩子有理有据、思路清晰地表达多么重要!
“泼妇”是无奈之举,最后只有演讲、写作、讲话有逻辑,才能让别人安静地听你说话,理解你的诉求。
叮当派回复190417领取视频《逻辑的乐趣》。
3月底,女车主的家人为了庆祝她30岁生日,花66万给她买了一辆奔驰,没成想,提车不到5分钟,车还没有出店门,就出现了发动机漏油事故。
她与和4S店耐心沟通的15天里,4S店一再出尔反尔:
第一次4S店同意退款,结果没有退;
第二次改为换车,结果也没有给换;
第三次又改为补偿,结果依旧是没补偿;
第四次,4S店推翻之前的所有承诺,拿出国家“三包”规定来说事,只同意换发动机。
忍无可忍的女车主,不得不转变画风,摇身一变成了“泼妇”,她坐在奔驰车盖上,声泪俱下地控诉4S店的所作所为。
虽然此时的女车主情绪已经极度愤怒,但她的话语间并不是如“泼妇”般恶意辱骂。
“我一公里都没开就换发动机,简直是无妄之灾。如果真换了发动机,连二手车都卖不出去,我为什么要接受?”
“我是受过文化教育的人,我是研究生毕业,但我这件事,我觉得它是让我几十年的教育得到奇耻大辱,我就是因为太讲道理……”
这段有理有据,思路清晰的维权视频曝光后,不少网友了解了她的遭遇,并且感同身受,一致认为4S店的行为才是可耻的。
西安维权事件这才能迅速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女车主也得到了网友们的支援。
迫于舆论压力,事情也出现了逆转,4S店主动联系女车主,准备息事宁人。
可以说,没有这段有逻辑的“泼妇”式维权,仅靠“泼妇”可能无法得到大家的支持。
其实,对多数人来说,教育的成功根本不在于学了多少书本知识。
成功的教育,在于在于知识融汇贯通以后,拥有逻辑清晰的表达以及展现个人魅力的能力,更在于能够通过所掌握的知识,来达到保证和维护自己权利的目的。
有逻辑地“泼妇”式维权后,13日,女车主与奔驰方工作组在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分局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沟通协商。
女车主和4S店高管的精彩对话
其中,女车主和4S店高管的精彩对话更让人钦佩不已。
女高管在这段对话的前三分钟不仅逻辑混乱,思维不清,口气还傲慢的不行。
如果是我听到女高管这种口气,一定气得破口大骂,说不定还会被大家认为我在耍赖撒泼的骂。
但女车主在整场谈判中,临危不乱,逻辑清晰,知道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一直讲法,讲情,讲金融服务,这无疑是个谈判高手。
不得已的“泼妇”行为只是为了引起关注的无耐之举,最后的沉着冷静,缜密的逻辑思维才是她的真本事。
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遇到需要维护与表达自我的情况,不被父母理解、被老师冤枉、需求紧急求助......这时候,学会逻辑清晰地表达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
记得《少年演说家》里,有一位号称“小佟丽娅”的小女孩-李佩璇,说到父母发生口角的经历,她曾恳求父母和好时,说:
“我可以不要最爱的玩具,但请让我的童年跟其他同学一样,变得五颜六色吧!”
才10岁的孩子,讲起话来有理有据、至情至性,她的爸妈这才理解了孩子内心的伤心。
一个懂得表达自己的孩子,遇到烦恼会及时排解,才不会留在心底独自郁闷。
更重要的是,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关键时候还可能会帮助孩子化解困难。
去年,杭州一派出所接到一名7岁小男孩的报警。
小男孩虽然带着哭腔,语气十分无助。「我本来在看我的游戏视频,但爸爸妈妈就莫名其妙走了……」、「我爸爸妈妈今天晚上不在家,我一个人特别害怕……」
但他逻辑清晰,诉求明确,对自己的姓名,爸爸妈妈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都一清二楚,堪称教科书式报警。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是之前发生的一起孩子送错幼儿园事件。
小男孩被舅舅送错幼儿园 ,孩子原本想提醒舅舅,但却被怀疑是不想上学的借口。
老师在点名时发现班级多了一个学生,结果这孩子还说不清自己的名字、住址、家人联系电话,只是哭,最后选择报警。
女警把孩子送去其爸爸店里,询问下才知是孩子的舅舅送错了幼儿园。
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有的孩子现在描述一件事情时逻辑混乱,和他说话还会理人的,不开心了就撒泼打滚、不停哭闹,但我们却无法了解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在我们的孩子说话、演讲、写作都浑浑噩噩的时候,国外的孩子,从小学五六年级起,就会在SocialStudies, Writing, Language Arts, Phylosophy (社会研究、写作、语言、哲学)等课上,学到一个知识, Logical Fallacy 。
他们的老师会带学生梳理常见的逻辑谬误,帮助学生培养缜密的思考习惯与表达方式。
学校没有逻辑课程,我们如何培养孩子表达逻辑清晰的能力呢?
逻辑思维的三种方法:归纳法、类比法、演绎法。
我们可以多和孩子做分类比较的活动,比如整理书架;
日本著名战略规划师粟津恭一郎特意写了一本书《学会提问:实践篇》,其中讲到:
那些擅长逻辑推理的人,往往也比较善于提问,搜集相关信息,并用“正确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
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们聊天,鼓励孩子去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而是父母一方简单地说教。
此外,我们还以尝试:
建立孩子的自信,给他一个能展示自我的机会;
丰富孩子阅读量,以及增加孩子阅读读物种类;
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锻炼良好的写作思维。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部介绍逻辑的BBC纪录片《The Joy Of Logic》(逻辑的乐趣),适合5岁以上的孩子学习。
片中,戴夫·克里夫说:
逻辑不是知识,逻辑也不生产知识,它所做的就是给我们提供一套严谨的规则,用来组织和运用知识。
这部纪录片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什么是逻辑以及逻辑的发展历史,并在其间穿插了一些逻辑学的重要概念:三段论、布尔逻辑、弗雷格的形式系统、哥德堡不完备定理……等等。
美国国家“天才儿童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Gifted Children)的官网上有关“天才孩子”的特征描述:发现其中“逻辑思维能力“的权重是最高的。
可见,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自信勇敢、有逻辑的说话!
本文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